中国植物志
>> 第35(1)卷 >>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>> 鼠刺属 Itea
7. 俅江鼠刺(云南植物志)图版60:4-5
Itea kiukiangensis C. C. Huang et S. C. Huang, 云南植物志1: 105.图版27.图 2. 3. 1977.
乔木,高达10米;幼枝黄绿色,老枝黄褐色,无毛,有纵条纹和疏生皮孔。叶薄革质,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10-13厘米,宽2.8-6.8厘米,先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圆钝,边缘有锐尖的硬细锯齿,两面无毛,或仅下面脉腋有簇毛;侧脉5-8(10)对,弧状斜升,中脉和侧脉在上面下陷,下面明显突起,第三级脉近平行,与细网脉在下面明显;叶柄粗壮,长1-1.7厘米,无毛或被疏微毛,上面具槽沟。总状花序常1-2,稀3腋生,长9-17厘米;花序轴及花梗被黄色短柔毛;花梗长2-3毫米,基部有长1毫米的苞片;萼筒杯状,萼片三角形,长约1毫米,被微毛;花瓣白色,线状披针形,长2-3毫米,花时直立;雄蕊略短于花瓣或与花瓣近等长;花丝有毛;花药近圆形;子房半下位,被疏短柔毛;柱头头状。蒴果长4-6毫米,果时下垂。花果期7-8月。
产云南西北部(独龙江)、西藏东南部(察隅、墨脱)。生于海拔1500-2300米的混交林中。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独龙江。